小時候印象中家庭很少旅遊,母親是缺乏安全感的家庭主婦,她最常出門的地方就是三峽娘家抱怨我爸和小孩就是她"出遊紓壓"的重點;爸爸是需要輪班辛苦工作的鐵路司機,他工作時已經是北部東部幹線跑透透的人,休息時也不會想出去走走,唯一印象最深刻的家庭旅行就是到花蓮。

 

以爸爸一個人的薪水當然不是住大飯店好像是借住鐵路局的空宿舍還是爸爸的朋友家我已經不記得了,以老爸對朋友豪邁又爽朗的四海性格,到處都有好友主動邀約借住,這也影響了我的旅遊模式,大學離開台北到台中,當時才脫離家庭每到假日就跑到不同地區的朋友家玩,我當時已經走開朗嘴甜的路線,去借住的大半是有人情味的鄉下人家,因此對我這外來客多半都是歡迎的樣子,我也仗著交情厚顏住得理所當然,因為是免費所以對吃住沒啥要求,基本上有就很高興了,還會陪朋友鄉下的長輩哈拉是的當時年紀輕住在朋友家一點都不會不自在 。後來朋友在東北角開起民宿,我就貢獻出專長幫忙好友宣傳和設計,後來就順理成章淡季去有空房就住下,壓跟不會想去住附近一晚超過五千的濱海大飯店!

 

還有一個出門不會住大飯店的原因:我不會開車,到了美不勝收的景點無法當天搭大眾交通工去具來回時,就會想留下住一晚,即使和會開車的朋友出遊也很不喜歡匆匆走馬看花,然後又拉車花很多時間回大飯店,我不是太懂這種旅行模式,直到後來工作自己賺錢跟旅行團,也住過很多豪華大飯店,早早出發晚晚回都沒留下什麼印象,而且吃住太高檔太貴的還會很不安,可能天生窮人命有關係吧?!

 

但我的指導教授可不這麼認為,他覺得住旅館單純就是客戶和消費者關係,民宿就像是跑到陌生人家裡作客還要付費,還要花時間和主人social,平常在職場上交際講話高來高去就夠了,何苦還要在放假時還要如此?

 

文的老公理由是住民宿像花錢下賭注要憑運氣,「好運ㄟ得時鐘,歹運ㄟ得龍眼」(台語),住到不滿意的花錢受罪而且很多規定隨主人高興換洗床單也不是專業(有些民宿業者旺季時別說換洗可能連拆下曬一曬都沒有),住起來再怎樣也不會比飯店舒服。加上也不愛和陌生人哈拉聊天的個性,寧願住大飯店也不肯住民宿。更重要的是,他覺得大飯店會誠實開立發票,民宿業者不帶沒有開發票,去消費就等於幫忙逃漏稅,關於這點我倒是真的沒想過,也不知要怎反駁。有許多沒有生態觀念也不敦親睦鄰,做生意還要排放廢水和垃圾等;也有裝潢的非常假掰的異國情調,這是讓我最無法忍受的!(亞洲國家搞歐洲風真的就是"俗"而已)

 

以上二位的理由我都同意而且覺得很有道理,可能旅遊模式不同,他們倆身邊都有個好老婆兼好旅伴,願意夫唱婦隨開著車出門,像我這種在國內旅遊幾乎都是隨性行李一背,臨時任意出遊的一人旅行,又很愛搭我熟悉的火車當交通工具,出門時會一反在職場上的龜毛樣,進入放假模式就會自動變得親切又友善愛哈拉,所以住民宿會是我首要考量!

 

不過現在年紀一把,朋友成家後就鮮少叨擾,而且偶而花點大錢住飯店用用飯店的設備游泳健身一下也很不錯,至於民宿反而是越住越多怨言,所以遇到用心經營又實惠的商家,就忍不住來推薦ㄧ下!!

 

arrow
arrow

    garde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